网站首页 美容 养生 医疗 亲子 情感
当前位置:哇咔秀 > 情感 > 生活常识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什么意思

栏目: 生活常识 / 发布于: / 人气:1.83W

大夫犯了法可以杀死但是不要折磨他们,让他们身体痛苦,因为他们是拥有知识拥有地位的人,这样的折磨会破坏他们在庶人中的形象。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什么意思1

“刑不上大夫”这是《礼记》中的半句话,后面紧接着半句是”礼不下庶人“。字面意思好像是封建大夫以上官员就不接受刑罚,普通老百姓不配接受礼仪的教化。

长期以来被批评为儒家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编制的反动言语,反动透顶。

老施在这里为儒家辩护一下,这似乎是个有意无意的误会。其实,这里的“刑”并不是指刑罚,而是特指肉刑。

封建大夫犯了罪也要接受处罚,不是还有一句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吗,但只是不适宜使用肉刑处罚。

所以“刑不上大夫”的意思是:大夫以上的贵族阶层,无论犯了多大的罪,也不能用肉刑惩罚。

肉刑是什么?就是施之于身体的刑罚。

肉刑在战国之前共有5类,合称五刑,分别是墨、劓(yì)、刖(yue)、宫、大辟。

墨,是在脸上刺青。《水浒传》里,宋朝普遍的刑罚就是刺配,脸上刺字+发配流放。

劓,就是割掉鼻子。据说,秦孝公的弟弟赢虔就被商鞅除以劓刑。更多是发生在女人身上,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就怂恿楚怀王对魏国美人处以劓刑,一解嫉妒之恨。

刖,是把手或脚砍断。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士兵就是被处以此种刑罚,因此失去战斗力。

宫,不只是割鸡鸡,而是损害生殖器官,对男女罪犯都适用,写《史记》的司马迁大爷就挨过宫刑。

大辟,就是死刑。从考古发现的遗骸来看,杀的手段有砍头,有腰斩,也有活埋。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什么意思
  

晕!不是割鼻子就是割鸡鸡,要么砍手脚要么砍头,现代人想想都可怕,何况都是针对普通老百姓的。

那封建大夫犯罪应该怎么处罚?处罚当然要有,而且处罚手段还是五刑。但不同的是,尧舜时代的五刑,称为象刑。

“象”是“象征”的“象”,顾名思义,所有惩罚方式都是象征性的。

该处以墨刑的,戴一个黑色的头巾就可以了。该割鼻子的,系上草编的帽带。该砍脚的,穿上特殊的麻鞋。

该处以宫刑的,把衣服的前襟剪去一截。该砍头的,穿上红色的,不缝边的,没有衣领的衣服。荀子的文章里就记录过象刑。

我想,你正常的反应会是:开玩笑吧,这种惩罚有什么卵用?在现代就相当于罚酒三杯吧?

其实不然。

《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吐蕃的风土人情,说吐蕃人特别看重勇士,打仗的时候,要等到前队的人都死光了,后队才接着上。

战死最光荣,病死最窝囊。如果一家人祖祖辈辈的.男丁都是战死的,这家就是第一等的高门大户。

在这样的风俗下,你觉得临阵败逃的人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呢?

吐蕃的做法是,既不杀,也不打,只是在他的头上挂一根狐狸尾巴,表示这个人像狐狸一样胆小,在人多的场合必须拉着他走上一圈。在吐蕃人看来,遭这种羞辱,痛苦程度仅次于死。

用战国时代的眼光来看象刑,当然会认为这是重罪轻罚。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的话,似乎也是这样。

但是,今天的人类学知识可以告诉我们,在原始的部落生活里,象刑的惩罚力度一点都不轻,受了象刑的人真能感到生不如死。

其实,这种象征性的惩罚,不光中国有,外国也有。19世纪的美国小说家霍桑有一部代表作《红字》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

女主角海斯特·白兰年轻时嫁给了一个丑陋、伪善,年纪大出自己很多的人。后来丈夫失踪,白兰在寂寞的等待中爱上了一个青年牧师。

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这就使秘密恋情暴露了出来,结果白兰入狱,在狱中生下了一个女儿。

那个不近人情的清教徒小镇给了她一项惩罚,让她在胸前佩戴一个红色的A字,那是通奸(Adultery)的首字母,她必须终生带着这个耻辱的标记。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象刑和肉刑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让罪犯可以被人很容易从外观上识别出来。

肉刑当中,最轻的刑罚是墨刑,不过是在脸上刺字,单从痛感上说,比挨一顿鞭子轻松多了。但皮鞭和棍棒都不在五刑系统之内,因为它们没法起到辨识的作用。

五刑当中,无论被刺了青还是被砍了脚,在犯人的身体上都造成了永久的,无法修复的伤害,任何人看到一个男人身上有这样的伤,心里都会立即把它翻译成三个字:坏蛋。

同样道理,任何人看到一个女人胸前有一个红色的A,心里也会立即把它翻译成三个字:破鞋。

于是,“坏蛋”和“破鞋”们虽然并没有遭到放逐,但他们的生活已经被世俗社会隔离。

象刑在古今中外广泛存在,只不过很多实质上的象刑并没有被人们当成象刑来看待而已。

这其实已经是“礼”的范畴。用礼仪道德规范人的行为,特别是规范社会高层人士的行为,给全社会做出道德表率,这才是真正高明的社会管理手段。

所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真正意思是用礼仪道德规范约束社会高层,用刑罚手段管理下层群众,这才是古代儒家提倡的和谐社会。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什么意思2

何为“八议”?

“八议”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下八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这八种人是:议亲,指皇亲国戚;议故,指皇帝的故旧;议贤,指依封建标准德高望重的人;议能,指统治才能出众的人;议功,指对封建国家有大功勋者;议贵,指上层贵族官僚;议勤,指为国家服务勤劳有大贡献的人;议宾,指前朝的贵族及其后代。

也就是说,封建王朝的“刑”可不止不上大夫,这八种人都是司法机关无法直接问审的。从春秋起到清末,都是如此,贵族和高层的特权一直存在,下层老百姓都觉得没有尊卑和特权反而不正常了,不但不痛恨这些特权阶层,反而充满了羡慕。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什么意思 第2张
  

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五千年历史,写得满满的都是吃人。这实在是一针见血的话语。只是老百姓们习以为常,摆脱不了奴性思维罢了。

不过“刑不上大夫”这句话本意却非如此,是被有目的`曲解了。

我们今天自由民主,和谐昌盛,自然要结合原文上下文重新来理解。解释句子,不看上下文,都是耍流氓。

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

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人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礼不下庶人

什么是“国君抚式”?“式”通“轼”,就是车厢前面横着的扶手。国君为什么要抚摸车厢前面的扶手?因为他路遇了大夫,而出于礼节,就像我们今天的领导看见下属,会挥挥手打个招呼。这是《礼记》,记的就是各种礼节。而“大夫下之”呢,出于尊卑,领导给你打招呼,你该如何回礼?大夫就得下车,表示对国君的尊重。

所以这几句话实际上是指:国君遇到大夫,国君抚式,大夫下车。而大夫遇到士人,大夫抚式,士人则下车。这是明确阶层尊卑的礼节。

至于国君或士大夫路遇“庶人”(老百姓),那就不必有上述礼节。此之谓“礼不下庶人”。这才是这半句话的正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