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美容 养生 医疗 亲子 情感
当前位置:哇咔秀 > 养生 > 心理养生

精神病患者需克服哪些心理误区

栏目: 心理养生 / 发布于: / 人气:1.86W

求治心理、否认心理、迷信心理。

精神病患者需克服哪些心理误区1

一、求治心理

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二、否认心理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为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冶疗精神病的时机。

精神病患者需克服哪些心理误区
  

三、迷信心理

当患者出现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异常等精神症状时,家庭成员由于缺乏精神卫生常识,而错误地认为是撞鬼或中邪,大搞迷信活动,既延误了病情,又耗费了财力和物力。当病人治疗效果欠佳时,迷信江湖游医的包冶谎言,服偏方,秘方,使病情迁延难愈。

四、忌讳心理

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五、迁就心理

精神病人康复期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康复锻炼,康复治疗包括音乐,体育治疗,工疗等,以避免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促进其早日康复。有的家属则认为患者有病,需要休养,而不让他们做事和工作,劳动,甚至连生活都给予照顾,百般迁就患者。

精神病患者需克服哪些心理误区2

常见误区一:吃药对大脑有刺激,长期吃药能把人吃傻。

真相:药物不会刺激大脑,不会让人变傻,恰恰相反,长期的抑郁、焦虑或强迫可以直接引起认知功能的降低,大脑海马体积的缩小,记忆力注意力下降,对大脑是有“刺激”的.,药物可改善、逆转疾病引起的大脑功能下降。

常见误区二:我吃了几天药,但感觉很不舒服,恶心,头晕,还是不吃了,吃药行不通。

真相:个别抗抑郁药服用初期会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头晕,头痛,心悸,震颤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会在一到二周内减轻乃至消失。如副作用显著无法忍受,可相对医生建议的药量再进一步减半或减到四分之一,缓慢逐渐加量,一般都可规避明显的副作用。

精神病患者需克服哪些心理误区 第2张
  

常见误区三:我吃了几天药,感觉症状加重了,看来我得的不是这种病,医生诊断错了。

真相:尤其对于焦虑的患者,服药初期症状不缓解反而加重是正常的,比如心悸,震颤,惊恐的感觉变得更加突出,一般缓慢加量可避免这类反应出现,药物一般见效需要二周,等到两周后往往效果出现,而加重焦虑的副作用会消失。

常见误区四:我吃了一段时间药,感觉已经好了,没有必要再治疗了,也不愿意去医院。

真相:所有的心理精神障碍都可能复发,但维持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复发的可能性。无论对于抑郁,焦虑,强迫或是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必须经过维持治疗才能防止复发,刚刚好转就停药往往很快症状就会再次出现,将来复发的几率同样会升高。

精神病患者需克服哪些心理误区3

正确诊断和积极治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在治疗未起作用之前,需要护理人员和亲属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

对自杀观念强的病人,需进行适当的约束,必要时专人看管,使病人24小时不离医护人员的视线,无机可乘。

对患者应争取早期治疗,以尽快控制精神症状。

把危险品(如刀、绳、剪)收查好,以避免病人利用这些器械自杀。

处方的药物只能限于几天的量或由家属保管,防止病人以药物作为自杀的方法。

精神病患者需克服哪些心理误区 第3张
  

多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生存的希望。要让病人表达他的不良心境,自杀的冲动和想法,使内心活动外在化,可产生疏导效应,使患者明白,他正在患病,他的自杀想法源于他的疾病。要帮助病人认识他的心情或情感属于人之常情,但认识方法是错误的;并向患者指出,患这类病的不只是他一个人,病是可以治好的';也要向患者表明,医护人员随时准备帮助他,希望他共同合作,早日治疗他的疾病。

严密观察恢复期的病人。有些病人虽然病情好转,但由于社会的歧视,就业的困难以及精神刺激等,病人仍可出现自杀,且自杀率较高,故对恢复期的病人也应多加注意,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严防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