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美容 养生 医疗 亲子 情感
当前位置:哇咔秀 > 情感 > 养殖

小蟋蟀的饲养技术

栏目: 养殖 / 发布于: / 人气:8.84K

蟋蟀可采用大笼饲养

小蟋蟀的饲养技术1

1.饲养设备

蟋蟀可采用大笼饲养。大笼用金属或木材做支架,铁窗纱作围罩,长、宽、高不限,平面面积越大,容纳量越多,可提高成活率。饲养笼下沿1米外,要构筑宽、深各20厘米的水槽,注入清水,防止蚂蚁等天敌的侵入,损伤小龄虫。大笼为10米×5米×2米,可养活3000~5000只蟋蟀由幼虫发育到成虫,笼内种植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供作自然饲料。

2.诱捕种虫

蟋蟀跳跃能力很强,有钻缝、筑穴、隐蔽的能力,因而采集较大数量实在不易。可利用成虫期的向光和趋食的`习性诱捕。

3.繁殖

每笼可投放雄雌蟋蟀各100只,蟋蟀交配后,即产卵于地下。笼内的植物秸秆枯死后,不要拔出,作为地面的覆盖物,以利于卵度冬。第二年气温上升到20℃左右时,即见到大量孵化后的小幼虫出土。

小蟋蟀的饲养技术

4.日常管理

笼中饲养蟋蟀,单用笼中天然饲料远远满足不了大虫的需要,可采用易积存、体积小、营养高的人工饲料为主,辅以少量天然青饲料,饲养效果更佳。人工饲料配方一:大豆粉20%、粗麦粉35%、玉米粉20%、脱脂奶粉15%、肝粉5%、干酵母5%;配方二:玉米粉25%、大豆粉20%、粗麦粉25%、脱脂奶粉15%、干酵母5%、鱼粉10%。将配米同时放入容器中,拌匀并研细,铺撒在木板上饲喂,一次不要投放太多,以吃完为宜。

蟋蟀饲养温度在25℃为宜。当干旱时,早、晚适当喷些水,使笼内的地表湿度保持在75%~80%。阴雨天不影响蟋蟀正常生活,但在喂食板上要加遮盖物,青饲料可少放或不放。如笼中地面积水1小时可造成蟋蟀死亡,应及时排水。如一日光照12小时,若虫发育期会缩短,自然光照时间不够时,应加灯光补充。

5.采收

成虫大量羽化后,在交配产卵前要及时采收(应留足种虫)。采收方法:可在笼内挂灯,下面放四壁光滑的水盆,待成虫趋光飞转,跌入水盆,即用笊篱捞出。

6.加工

加工有二法:经沸水煮死后,晾干,备作药用;将蟋蟀闷死后,逐个摆放在木板上(腹部朝天),晒干,再拣净杂质、杂虫断肢,然后将体大完整的蟋蟀全虫装在塑料袋里,放在干燥处保存待售。蟋蟀干品一般药店均收购。

小蟋蟀的饲养技术2

斗蟋蟀饲养的方法

1.用盆 饲养蟋蟀,首先须有泥盆。不同季节使用何种泥盆都有研究。泥盆有多种式样,基本形状有3种:①直桶盆;②花鼓墩盆;③天落盖盆。其实,各式各样的盆,大都是为迎合不同爱好者需要的花色品种而已,关键还在于盆质须细腻和陈旧。

2.饮食 饲养蟋蟀,饮食至关重要,必须注意方法。蟋蟀在田间觅食,不免带泥进肚,故初上盆之虫,必须先喂以青菜叶一小片,以泄去腹中泥土,不至于日后变成大肚。养虫者还须事先准备荷叶露一大瓶,作为蟋蟀的长期饮料。早秋之虫,在一周之内,须令其服用消暑、强筋、壮神的药物。

蟋蟀的食物,前期和后期大有区别。早秋以米饭为主,要求煮烂;每日的用量以一粒半米饭粒为适宜。中秋仍以米饭为主,用量以一粒饭粒为宜。中秋以后到晚秋,蟋蟀的食量渐减,是厌食米饭的表现。这时可轮换喂以生冬瓜瓤或嚼烂的生芝麻和饭,还可用熟毛豆、熟扁豆、熟栗子、熟菱肉及甜苹果等,用量均不超过一粒饭粒大小。

晚秋到隆冬,蟋蟀进入衰老阶段,进一步厌食。这时可将淡河虾、淡海虾、淡鳗肉、熟蟹腿肉等与饭捣匀喂之,而后也可只以肉喂之。寒冷天可以喂带血蚊子或苍蝇头2个。

小蟋蟀的饲养技术 第2张

3.配雌 蟋蟀配雌是从生理上助长其斗性。蟋蟀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并没有固定的配偶。雄虫的洞穴常相对固定,雌虫则无固定洞穴,它往往按雄虫的鸣叫寻声而至,大都在拂晓前进入雄虫巢穴,白天在洞中结蛉,一天3~5次,中午前后是结蛉高峰,及至傍晚,雌虫便出洞觅食、产卵。

①三尾选择。蟋蟀配雌,首先要选择畜养三尾。三尾的好坏不仅在于色还在于形,不同形态的三尾,对雄虫的'亲近从呼唤至“结蛉”的速度不一。

②三尾饲养。畜养三尾宜选用新置大盆,每盆以饲养4枚为宜。多则相互干扰,揭盖时容易逃窜。盆中应放骨水盅,喂食宜饱,以免咬食雄虫。另外还应放一叠如水盅大小,含水分的厚草纸,以便让三尾产卵。

③配雌方法。放配雌虫时,应反其道而行之,改在夜间放雌。因为蟋蟀一旦被人捕获,随时都想逃跑,而在夜间常表现为不爬盆,因此晚间放雌可安其心,巧妙地改变它们的生活规律。至次日早晨提出雌虫,随即喂食。雄虫闻味即食,食后又频频呼雌,有利于收缩肚腹。

小蟋蟀的饲养技术3

蛐蛐的形态特征

蛐蛐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

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各足跗节3对,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常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

产卵器外露,针状或矛状,由2对管瓣组成。雄、雌腹端均有尾毛1对。雄腹端有短杆状腹刺1对。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

体色多为黑褐色,体型多呈圆桶状,有粗壮的后腿,比身体还要长的'细丝状触角。腹部末端有两根长尾丝,如果是雌虫,还有一根比尾丝还长的产卵管,分辨雌雄还有一招,翅膀有明显凹凸花纹的是雄的,翅纹平直的是雌的。最特殊的是,他的听器是在前脚节上。

小蟋蟀的饲养技术 第3张

蛐蛐的生长繁殖

蛐蛐的繁殖经过卵 -> 若虫 -> 成虫过程,属不完全变态。

蛐蛐腹部末端有一根产卵管,产卵时插入土中。常见的蛐蛐(如北京油葫芦)每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单产,产在杂草多而向阳的田埂、坟地、草堆边缘的土中。

越冬卵于10月产下,第二年4~5月孵化为若虫。花生大蟋在广西1年1代,若虫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危害花生幼苗。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继续为害。

若虫蜕皮6次(即6个龄期),每次3~4天,共需20~25天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141~151天。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