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美容 养生 医疗 亲子 情感
当前位置:哇咔秀 > 养生 > 心理养生

如何对国小生进行心理教育

栏目: 心理养生 / 发布于: / 人气:2.5W

教育疏导、以身作则、精神支持。

如何对国小生进行心理教育1

1、教育疏导。孩子的部分心理问题是因为对所见所闻不理解或无法正确看待而引起的。这需要家长及时给予教育,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2、以身作则。孩子有些心理问题是由于家长行为不检点或情绪不健康造成的。往往是家长的焦虑紧张或者谎言暴力造成孩子的受伤。这时,家长只有先教育自己,以自己的心理健康带动孩子心理健康。

3、精神支持。孩子有时会遇上“好心不得好报”甚至恶意的回报而处于委屈、痛苦之中。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要从精神上支持孩子,帮助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父母的支持比什么良药都要更管用。

4、理智思考。许多青春期的孩子会很冲动。在孩子感情冲动、不能冷静地思考间题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克制自已,及时反思错误,不做出过激的举动或后悔莫及的事情。帮助孩子学习克制自己的冲动也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做的心理疏导之一。

5、情绪激发。孩子常常会不明不白地出现情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只有激发情绪,或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才能帮助孩子走出激动地情绪,快速平静下来。

如何对国小生进行心理教育
  

6、回避转移。引导孩子暂时把一些不愉快的念头、感情和冲动置于一边,或者把情绪转移到有意义的方面去,在不知不觉中保持心境的.安宁。

7、宣泄放松。有的孩子的经常容易焦虑紧张,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将积压在心中的消极情绪和怨恨释放出来,以松弛紧张的肌肉,缓和焦虑的情绪。放松的方式就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适合孩子的放松方式。

8、弥补过失。如果是孩子自己的过失而引起的烦恼,家长就要帮助其改正错误,得到别的的原谅,也使自己得到快乐。

9、建立自信。有的孩子存在自卑心理,家长就要帮助孩子战胜自卑心理。让孩子坚持当众说话,勇敢吐露见解。教孩子善待他人,融洽人际关系。安慰孩子,切勿求全责备,学会变换视角,用他人眼光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如何对国小生进行心理教育2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倍受人关注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儿童都会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是他们的辨别能力极为有限,目前有不少的国小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忙碌的工作让家长无暇顾及,所以应该给国小上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国小生的心理健康该怎么辅导?

总想在精神和行为上予以约束和控制,导致他们反抗,或者影响思考的疾患出现;不喜欢老师,情绪上积极的东西减少,消极情绪较多,父母过多的保护支配和控制会导致反抗,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加。

这里要强调第二逆反期的特征,他们滋生着强烈的自主心理需求,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如何对国小生进行心理教育 第2张
  

一般有这几方面,自身问题。

试图和孩子交谈下,和同学老师家长沟通下,不理解老师方言,有什么身体疾病。他们需要将其视为独立社会成员,给予平等地位,关注外表,重视自己的能力,关注自己成长,开始有强烈的自尊心,而父母往往缺乏认识,有被模仿的对象出现,以致他潜意识需要做出点什么来引起关心。

11岁虽然还是国小,但是已经进入了青春发育期,情绪稳定性差,起伏不定;同学间处得不好,父母对于孩子的关心太少,或者误读老师的眼神等错误暗示;家庭环境恶劣,找到原因才可能对症下药厌学的原因有很多

如何对国小生进行心理教育3

一、学生心理障碍情况分析

现代科学认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可当前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厌学情绪渐长

近几年,我们注重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但有的学校仍以学生统考成绩衡量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受到压抑,缺乏自觉学习的激情,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厌学情绪却日趋严重。

2. 惰性心理滋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办事效率越来越高。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许多家长总让自己的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使他们惰性心理滋长。难怪教师无奈地说:“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懒,真难教。”

3. 逆反心理生发

在课程紧张,家长与教师期望值过高,同学之间互相竞争的情况下,由于学生的努力得不到及时的体现与肯定,一些学生由此产生自暴自弃的逆反心理: 一方面对家长与教师的正面教导持“对着干”的态度,以“反其道而行之”为快; 另一方面故意压抑自己,做出与自己主观意识相违背的行为。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消除心理压力,激发斗志和增进心理耐力和承受力。

1. 教师要更新观念,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由于受传统观念及分数衡量质量的观念的影响,教师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在校安全,忙于抓班级常规,或偏重于对学生灌输知识、技能,喜欢听话的学生,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等。

这样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作为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有传授知识的本领,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等知识,从而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地落实。

如何对国小生进行心理教育 第3张
  

2. 教师要热爱、尊重和了解学生,消除学生心理压力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界中最宝贵的营养。只有沐浴在爱的甘露下的学生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学校环境,学会与同学、老师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而尊重学生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学生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教师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关怀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使学生的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得到充分满足。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

3.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学校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举办各种心理健康知识专刊;开设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结合早会课、班队课、思想品德课教学,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心理学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培养,提高学生心理抵抗能力和承受能力,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4. 创设良好环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首先,教师要加强自我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学生。其次,可用开晚会、联欢会及各种比赛和各项评优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斗志,培养集体荣誉感。第三,开展美术、作文、象棋、篮球赛等活动,以满足学生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健康心理品质。

5. 家校结合,对学生实施行为指导

近年来,学生产生情绪和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在上升,这与家庭也有密切关系。为此,教师和家长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必须保持一致。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 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采取行动,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1.“培养”强于“防治”

人的'心理素质是可以培养锻炼的。通过培养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减少心理问题产生。就正如加强体育运动,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不致于生病一样,何必等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之后才去防治呢?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当力争主动,减少被动,这对于提高整个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2. 非智力因素重于智力因素

人的心理是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因此,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也包括这两个方面。事实表明,非智力因素重于智力因素。

从心理健康的标准来看,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问题。从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来看, 只有非智力因素参加到智力活动之中后,智力活动才会有积极性。从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来看,智力因素是比较稳定的,而非智力因素则不然。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非智力因素健康上,并以它为中介来促进智力因素健康。

3.“激励” 优于 “说服”

我班有个学习成绩不稳定但爱画画的学生。上课时,他经常在抽屉里画画。课后,我找他谈话,说服效果不佳。后来我组织了一次画画比赛,才知他的棋艺果然不错。于是我就借此机会表扬他,然后晓之以礼。结果,这位学生变化很大, 后来成了个能合理安排时间、品学兼优的学生。

实践证明,教师了解、关心学生, 减少学生心理压力与心理疲劳,抓住机会表扬他们点滴进步或闪光点,让他们有机会咀嚼成功的喜悦,这比“纯说服”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全面、 和谐、 健康发展提供帮助,为其他学科的正常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Tags:国小生 教育